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召開后代聯工委抗戰勝利紀念日座談會
9月3日,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召開后代聯工委抗戰勝利紀念日座談會,聯工委榮譽主委劉同心、鄧宇民、沈元瀚,榮譽副主委曹武林,主委曾祥煒,副主委馮慶、劉瑄、楊學用、姚建平、駱大正、張天健、郭德彬及部分在蓉常委,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秘書長任曉鳴,副秘書長童家澍及機關部分工作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由任曉鳴秘書長主持。他首先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近期我省黃埔同學會、后代聯工委的工作情況及未來的工作計劃,指出我省黃埔工作成就顯著,尤其是后代工作與時俱進,蒸蒸日上。

大家在座談中提到四川人民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八年時期內,四川共計有近350萬川籍官兵走上前線,參軍人數占全國總兵員的五分之一,當時廣為流傳“無川不成軍”的褒揚,戰事激烈,川籍官兵總計傷亡64萬,居全國各省之首。而四川作為當時的大后方和支撐點,不僅輸出作戰官兵,還承擔了軍糧8000多萬擔,負擔了全國財政約4400億元,民間更捐贈7億元,用于購買武器和醫藥用品輸送前方,同時,四川還接納了淪陷區1000多萬難民同胞,大量學校、科研、工廠、文藝團體遷來四川,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保存了大量精英和種子,此外,還有百萬民工參加了省內29個戰略機場和國防公路修建,可以說,四川軍民協同抗戰波瀾壯闊氣勢磅礴,對抗戰勝利所做的貢獻無與倫比。大家紛紛提議,希望以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這一契機,向有關部門建議設立四川軍民抗日戰爭紀念墻,作為四川的抗戰品牌和名片,用于普及抗戰歷史、緬懷和祭祀英烈,更能用于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

榮譽主委劉同心在談話中指出,設立四川軍民抗日戰爭紀念墻的想法很好,但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要考慮好選題和選址問題,這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的事情,一定要慎重。
榮譽主委鄧宇民要求大家在推動這一想法實施之前,應當對具體會產生的問題、難點有合理預估和計劃,要用對方法,克服困難,走正確的路線。
委員何允中、廖品正以自身實例告訴大家,設立四川軍民抗日戰爭紀念墻,作為黃埔后代,辦任何事情都要堅定信念,勇于發聲,不斷努力,終將取得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