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春力量 共筑統一夢想——兩岸及海外黃埔同學及其親屬共話黃埔精神傳承
日期:2025-11-07 14:43:00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
字號:【小】【中】【大】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十月的湘西,秋意正濃。在湖南懷化這片曾經見證中華民族抗戰勝利的土地上,第十八屆黃埔論壇如期舉行。來自兩岸及海外的黃埔同學及其親屬相聚于此,共話新時代黃埔精神的傳承。
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暨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4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黃埔軍校同學會要牢記建會宗旨和政治使命,繼續弘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希望廣大海內外黃埔同學及其親屬不忘先輩遺志,勇擔時代重任,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貢獻。”
“守好根,做精神的傳承者;搭好橋,做兩岸交流的黏合劑;啃好職,做民族復興的實干家。”論壇期間,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理事兼青年部主任程海菱提出了新時代黃埔同學及其親屬的“三重擔當”。
作為一名在澳門長大、香港求學的青年,程海菱從小在黃埔軍校同學會相關活動的氛圍中成長。從參加“黃埔緣·民族心·中華情”演講比賽,到組織兩岸黃埔同學親屬交流活動,她深深體會到青年的交流是增進兩岸認識與認同的最佳方法。
這種從情感共鳴到行動擔當的轉變,在更多人身上得到體現。泰國黃埔校友會副理事長陳薇通過多年歷史尋訪,在四川檔案館找到了外公——黃埔軍校10期生陳白堅的珍貴資料。這段跨越時空的“尋根之旅”,不僅讓她真切感受到先輩們為國家統一、民族獨立付出的犧牲,更促使她主動投身黃埔精神的當代實踐。
“青年是民族的未來,也是兩岸關系發展的生力軍,我們要做歷史的明辨者,共同學習真實的歷史。”陳薇說,兩岸青年應通過尋訪黃埔舊址、共享黃埔史料、舉辦學術研討、開展文化交流等多種形式來共同挖掘和傳播黃埔文化,在共同的精神家園中增進認同感,筑牢情感紐帶。
精神傳承需要具體的路徑,這條路徑在新一代黃埔人的探索中逐漸清晰。浙江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楊靈統建議,通過制度化平臺加強兩岸黃埔后人的交流交往。他表示,兩岸青年關注的社會熱點、文化潮流高度相似,這種天然的親近感為深入交流提供了堅實基礎。
新西蘭北京同鄉會會長王小選分享了對黃埔精神傳播方式的深刻思考。他說,對年輕一代“少說大道理”,要理解他們關心什么、面臨什么,用年輕人的語言進行有效溝通?!斑€要通過實實在在的機會和平臺,讓臺灣青年親身感受祖國大陸的發展機遇。”王小選說。
“新征程上,我們要團結起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堅定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共創祖國和平統一美好未來,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共享民族復興的榮耀?!?/div>
“今天在這里,我不僅代表自己,更代表那些渴望為兩岸關系貢獻力量的熱血青年。從黃埔精神到民族復興,我們從來都是一家人、一條心。”
……
海內外黃埔同學及其親屬的心聲匯聚成共同的誓言。
共同的信念也在大家心底生長:這份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必將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青春力量,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道路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